行经华阴崔颢
岧峣太华俯咸京,天外三峰削不成。武帝祠前云欲散,仙人掌上雨初晴。河山北枕秦关险,驿路西连汉畤平。借问路旁名利客,何如此处学长生。
【意译】高峻的华山俯瞰京城,天外三座山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。
巨灵祠前云彩将要飘散,仙人留下掌印的地方雨刚刚停歇。
黄河和华山北靠险要的函谷关,驿道向西通往平坦的汉祭坛。
敢问路边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们,追求名利怎么比得上在这里学习长生不老之道呢?
【品读】 作者途径华阴,写下这首描绘华山景物的诗作。诗的主旨在于表明追名逐利不如求仙学道,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。为了引起人们求仙的兴趣,作者将华山写得极富灵秀之气,将这座名山的地势、地理位置和历史遗迹一并呈现给读者,这样一来,尾联所表达的意思就不显得突兀了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王士祥解读
崔颢曾经因为《黄鹤楼》让李白为之搁笔,这件事成了崔颢终身的“光环”。其实,崔颢还有一首好诗,明人桂天祥编写的《批点唐诗正声》中称这首诗“雄浑沉壮,后人不敢着笔”,就是这首《行经华阴》。这是一首七言律诗,既有对山河的歌颂,又有对“学长生”的向往,《唐诗训解》说“此览华阴山水之胜,而有栖隐之意也”,其实诗中还有对名利的思考。
诗人经过华阴,远远望见雄奇壮伟的华山,浮想联翩。先用“岧峣”形容山势高峻,又用“俯”字突出了山的气势,给人一种压迫感,所以清代胡以梅在《唐诗贯珠笺释》中说:“起处堂皇雄特,妙在'俯’字有神。”华山一向以芙蓉、玉女、明星三峰闻名,峭如刀削,可是作者偏说“削不成”,这是对神力的肯定,“武帝祠”顺承而出。武帝祠就是巨灵祠,巨灵神与华山的关系是人所共知的,斧劈华山,巨灵擘山,所以华山上留下了“仙人掌”,这才有了李白诗中“三峰却立如欲摧,翠崖丹谷高掌开”的奇景,神话故事的引入使诗句洋溢着瑰丽神奇的色彩。
写完眼中景又写心中景,诗人调动“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”的神通,看到了“河山北枕秦关险,驿路西连汉畤平”,但这只是想象中的真实。诗句中的“险”和“平”形成了对比,“险”突出的是通往京城的关隘,“平”强调的是通向汉武帝祭天地之所的道路,前者通往名利,后者通往仙道。华山本就是道家文化汇聚的地方,随着“武帝祠”“仙人掌”“汉畤”的铺垫,作者终于说出了心里话——“何如此处学长生”,既是对“路旁名利客”的劝谕,也是自己内心的写照。
总之,作者由眼前景到心中情,逐渐走向内敛,在雄浑壮阔的山水中寻找着内心归依的地方,有条不紊,寓意深刻,令人感慨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网站首页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