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蓟门
祖咏
燕台一望客心惊,
笳鼓喧喧汉将营。
万里寒光生积雪,
三边曙色动危旌。
沙场烽火侵胡月,
海畔云山拥蓟城。
少小虽非投笔吏,
论功还欲请长缨。
【题解】
蓟门,即蓟门关,是当时边防要地。今北京德胜门外有土城关,相传即古蓟门遗址。这首七律写边塞雄丽壮阔的景色,表达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。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,风格清淡幽远。但这首唯一的边塞诗,却写得气势恢宏,呈现出异样的神采。诗为祖咏早年之作,由此可见他由报国壮士转变为田园隐士的人生轨迹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【意译】
一到燕台就让人震惊,胡笳和战鼓声在兵营中喧哗。
放眼望去,辽阔的积雪地带发出万里寒光,边疆的阳光照耀着高高飘动的旗帜。沙场的烽火遮蔽了边塞的月色,渤海边耸入云端的群山簇拥着蓟城。
年少时我虽然没有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,但我愿学终军自请长缨,建功立业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陈晓耘解读在唐代,有这样一位诗人,他一生没有得到重用,却从未灰心,始终怀抱赤子之心。
“燕台一望客心惊,笳鼓喧喧汉将营”,祖咏登上燕台,望着边塞景色,心情非常激动。眼前的景象是他魂牵梦萦的边塞,而前方笳鼓喧闹的地方就是唐军的军营。
“万里寒光生积雪,三边曙色动危旌”,远远望去,冰雪万里,一望无际,反射着太阳的光芒。边地的曙光照耀着高扬的旗帜,令人心潮澎湃。
“沙场烽火侵胡月,海畔云山拥蓟城”,战争形势激烈,烽火燃起直逼胡地。蓟城云山环绕,地势巍峨险峻。
“少小虽非投笔吏,论功还欲请长缨”,这里有两个典故。一则是说东汉的班超,小时候因为家里很穷,只能帮官府抄写公文来谋生。但他并不安于此,投笔感叹道:“大丈夫即便没有其他才略,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,在异域建立功业,怎么能在笔砚间消磨一生时光呢?”后来班超果真建功封侯。另一则是说汉代的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国,他说:“要是您能给我一根绳子,我一定把南越王绑到宫殿前。”
祖咏认为自己要像班超、终军一样,施展才学,在沙场上建立功业。祖咏的好友王维在《赠祖三咏》一诗中说:“结交二十载,不得一日展。”意思是说王维与祖咏认识的二十年间,祖咏没有一天的日子是舒心的。祖咏的一生可以用“失意”来概括。唐玄宗开元十二年(724),祖咏进士及第,但始终没得到朝廷重用,最后过上了隐居生活。虽然长期遭遇挫折,但祖咏没有自暴自弃,而是永远保持着赤子之心,渴望能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,彰显自己的才华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网站首页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